DETAILS
详情
孩子长大后,父母为什么要示弱?
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,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,绝不能颠倒,总的来说,就是小时候斗勇,大了就要斗智。
小时候严管,孩子才有未来
青春期以前是教育的关键期,之前不去管没管好,毛病养成就没法治了。
好孩子是管出来的,小时不管教孩子,被吞噬的是孩子的未来。
被管教的孩子一时委屈,却会一世感激。
许多班主任都说,毕业后最感谢他们的,往往不是当年的好学生,而是最调皮的学生。
有网友说自己毕业15周年聚会时,一位移居海外的同学专门飞回国内,就为跟已退休的班主任当面说声感谢。
因为上学时他不爱学习,要么上课睡觉,要么逃课打游戏。唯有班主任对他管得最严厉,硬生生逼得他把心思放回学习上,一直读到大学。
他对老师也从讨厌化成了满腔感激。
老师对学生,严管是爱,放任是害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更是如此。
许多父母有个误区,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,就顺应天性不去管束。
忽略了爱与自由的重要前提是:在规则内。
其实,爱与管教不冲突。
而如何正确的严管孩子,小编要告诉父母以下几条原则。
管教重在“教”,轻在管
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,孩子在12岁前,是愿意听父母讲道理,也特别爱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。
最轻松有效的明理方式,是把握关键期,把道理融入父母自己的故事中,把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。
当孩子犯了某些严重错误时,父母也要斟酌予以惩戒。
对于惩戒,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怕,而绝不是为惩戒而惩戒,当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,可以及时收手。
“管”的规矩越明确越好
当你带孩子逛超市,小家伙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两眼放光,都想往购物车里放,如果你不同意的话,孩子就坐在地上哭。
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开始制定规则:每次买东西,只能二选一,要A就得舍弃B。
刚开始孩子肯定不乐意,但只要你坚持住你的规则,次数多了,孩子就会接受这个规则。
以后你们再出去买东西,他也不会多要,也不会再出现撒泼打滚的情况。
规矩立得越早越明晰,孩子才会早早思考受罚的边界在哪里,掂量控制行为。
父母也能避免因冲动乱惩罚,把孩子打皮,管教失去效果。
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太小不懂道理,其实小孩子是最讲理的,只要你提前把规则告知,孩子都是愿意遵守的。
定规则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父母要说到做到,起表率作用,答应孩子的就一定要实现,不能骗人,否则孩子也会反过来骗你。
立定规则,最好在“儿童叛逆期”(也就是8岁)之前进行。
孩子长大后,父母要示弱
随着孩子年龄增长,父母要改变沟通方式,要学会示弱。
青春期(指12-18岁)的孩子自尊心较强,听不得重话,在面对别人的关注和建议时,时常会感到愤怒甚至歇斯底里。
所以,这个时候的父母们就不能再简单沿用以前的方法了,而需学会“斗智”,首先就是改变沟通的方式,话要少说,点到即止。
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,家长要接受孩子的叛逆,理解叛逆,有时也要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指令过多了?
其次,在生活上,父母应注意让孩子独立,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,否则事事代劳,过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,会无形当中增加孩子的逆反和反叛心理。
然后,要从指令式的“教育”变成朋友式的分析和引导。孩子在遇到困难、问题、挫折之后,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,而且,这种分析和引导一定要是朋友式的。
最后,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,用心接近孩子,发现优点,给予鼓励,并学会“示弱”。
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,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(不局限学习方面)都要夸赞。
有的时候孩子不是不听,只是青春期嘴巴硬。所以,父母在处理亲子关系时,既要讲斗争又要会妥协,既要讲感情也要讲原则。
如果拿一辆车来比喻亲子关系,那就是这样的:
在人生旅途中,家长和孩子在一辆车中。
孩子12岁以前,家长要坐在驾驶室,孩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坐好;
孩子12-18岁之间,可以让他们坐在副驾驶上,观察父母怎样行驶;
孩子18岁-22岁之间,可以坐上驾驶室开车,父母坐在副驾驶指导、提醒;
孩子22岁左右,父母应该换到后排,安心看他们开车。
要把握教的时机,拥有管的智慧和放手的勇气,才是得法。
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长得理性阳光。
告诉下其他家长,他们会感谢你!
- 2024-02-18
- 2024-02-18
- 2024-02-18